【原文】黄帝问曰:五藏六府,寒热相移者何?
岐伯曰:肾移寒于肝,痈肿少气。脾移寒于肝,痈肿筋挛。肝移寒于心,狂隔中。心移寒于肺,肺消,肺消者饮一溲二,死不治。肺移寒于肾,为涌水,涌水者,按腹不坚,水气客于大肠,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,水之病也。
【原文解释】皇帝问道:五藏六府的寒热互相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?
岐伯说:肾移寒于脾,则病痈肿和少气。脾移寒于肝,则痈肿和筋挛。肝移寒于心,则病发狂和胸中隔塞。心移寒于肺,则为肺消;肺消病的症状是饮水一分,小便要排二分,属无法治疗的死证。肺移寒于肾,则为涌水;涌水病的症状是腹部按之不甚坚硬,但因水气留居于大肠,故快走时肠中濯濯鸣响,如皮囊装水样,这是水气之病。脾移热于肝,则病惊骇和鼻衄。
【倪师解读】《黄帝内经》第三十七篇,气厥论篇,我们所说“气”就有分寒热,这个气统归于“阳”,阳,是看不到,但是,他是动能,能感觉到他的热,感觉到他的活力,感觉到他的精神,这些都是阳。当你在看人的时候 ,两眼就神就是阳,当你看人的时候不识人,这就是阳就失了。你看到的形是阴,生命力就是阳,阳看不见摸不着。如果只是有阴,没有阳,这就完全没有生命的,如人死了就是完全只有阴没有阳了。
阴和阳的简单讲就是这样,身上有气,所以才有生命力,气厥论,就是到顶,到极点,这就叫厥。
黄帝就问了,五脏六腑之间,寒和热的移转情形是怎么样?
第一段是讲的寒的移转的现象,第二段是讲的热的移转的现象。
肾脏的寒会移到肝脏上去,肝脏的寒会移到心脏上去,心脏有寒的时候,就不会进入到脾脏,寒会移到肺脏,肺有寒的时候会移到肾上去,那么,当脾脏寒的时候,会移到肝脏上去,这是寒的移转的路线。
图片
寒在移转的时候产生什么症状?歧伯就说,肾移寒于肝,痈肿少气。这和我们治疗肝病很有关系,当肾脏里面的寒进入到肝脏的时候,里面会化脓而且还会肿。病人会短气,呼吸会很短,这是肾脏移寒于肝,肝会很寒。
我们讲“补南泻北”。我们在温肾的时候,补肾,强肾的时候,肾的寒就会祛掉,肝就不受寒,我们讲母能令子虚,就利用这个。肝本身是虚症的时候,这个时候就要去补肾,会让肝更虚。这个并不是这个意思,肝本身是虚症的时候,我们不会去补肾。我们说母能令子虚,一定要去补肾把肝虚掉,而是遇到肝很实的时候,我们才会去补肾让肝虚,平常肝虚不是病,肝实才是病,这两个不要混为一谈。当肝很实,非常实的时候,才会想办法让肝虚,平常肝没有病,也没有实在里面,就不要去把肝弄虚掉。平常肝没有病,肝里面没有实的时候,补肾并不会让肝虚。我们中医治病是让其平衡。肝脏没有累积东西的时候,去补肾,肝脏会很好的,肝脏是不会虚掉的。母能令子虚,只有实的时候,我们才会去用母能让子虚,仅此而已。所以,肝没病的时候,去补肾是很好的。
脾移寒于肝,痈肿筋挛。如果是脾脏的寒移到肝脏的时候,肝也会肿起来,造成筋会抽动。'肝移寒于心,狂隔中’如果是肝脏的寒移于心脏,就会造成发狂,隔中,就是饮食吃不下去。
'心移寒于肺,肺消,肺消者饮一溲二,死不治’心有寒移于肺,肺的阳会消损。肺里面有阳,心里面也有阳。寒症如果是从心脏跑到肺脏里面去,肺脏里面的阳会消损掉。什么叫肺消?就是渌进不了肺了,肺里面都寒掉了,没有阳气在里面,喝一碗水,小便两碗,肺脏的功能完全没有了,这是一种死症。
'肺移寒于肾,为涌水,涌水者,按腹不坚’肺脏的寒移于肾,为涌水,肚子胀得很厉害,但是按腹部却是软的,不坚硬。'水气客于大肠,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,水之病也’水气客于大肠,走路感觉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响,有水的声音。但是,不是坚硬的,软软的。这是肺里面的寒证移到肾里面。
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这个寒,我们有温肺的药,有温肾的药,这个药性不一样,所以,我们才会去辨证,我们选择药物的时候,知道他症是怎么样才会选择相对应的药。这个寒在移转的时候,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。我们去摸脉,寒的脉又细又小。正常的人,寸是阳,尺是阴。现在你摸到寸脉是细细小小的,那就知道是心是阴寒的。心是寒的,赶快把心寒治好,不治好,这个寒就会进入到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